氨丙氨乙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通常含雙氨基官能團,如末端為 -NH-CH?CH?NH? 結(jié)構(gòu))可以用于聚氨酯改性,且是有機硅改性聚氨酯中常用的功能性助劑。其作用機制、改性效果及應(yīng)用特點如下:
一、氨丙氨乙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反應(yīng)性與改性原理
聚氨酯的合成核心是異氰酸酯基團(-NCO)與活性氫化合物(如羥基、氨基、羧基等)的加成反應(yīng)。氨丙氨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兩端的氨基(-NH? 或 -NH-)是高活性基團,可與聚氨酯預(yù)聚體中的 -NCO 發(fā)生高效反應(yīng):
- 反應(yīng)位點:分子鏈兩端的氨基(尤其是伯氨基 -NH?)與 -NCO 反應(yīng)生成脲鍵(-NH-CO-NH-),從而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鏈段 “嵌入” 聚氨酯分子鏈中,形成 聚氨酯 - 有機硅嵌段共聚物。
- 優(yōu)勢:相比單氨基封端的硅氧烷,雙氨基封端可實現(xiàn) “雙向交聯(lián)”,更易將硅氧烷鏈段均勻分散在聚氨酯基體中,減少相分離;而氨丙氨乙基結(jié)構(gòu)(含兩個氨基,如 -CH?CH?CH?-NH-CH?CH?-NH?)中,兩個氨基的反應(yīng)活性有差異(伯氨基>仲氨基),可通過控制反應(yīng)條件(如溫度、配比)調(diào)節(jié)交聯(lián)密度,提高改性靈活性。
二、對聚氨酯性能的改善效果
引入氨丙氨乙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后,聚氨酯的性能可得到多方面優(yōu)化,核心優(yōu)勢包括:
-
提升耐高低溫性
聚二甲基硅氧烷鏈段的 Si-O 鍵能高(約 452 kJ/mol),分子鏈柔順性好,耐高低溫范圍寬(-60℃~200℃以上)。通過嵌段共聚,可改善傳統(tǒng)聚氨酯(尤其是聚酯型聚氨酯)在低溫下的脆化、高溫下的軟化或降解問題,適用于需要耐候性的場景(如戶外涂料、高溫密封件)。 -
優(yōu)化表面性能
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表面能極低(約 20~22 mN/m),改性后的聚氨酯材料表面會富集硅氧烷鏈段,顯著提升疏水性(接觸角可從 80° 提升至 100° 以上)、防粘性(減少灰塵附著)和耐玷污性,適合用于涂料、膠粘劑的表面改性(如防污涂層、脫模劑)。 -
增強相容性與力學(xué)性能
氨丙氨乙基中的氨基是極性基團,可與聚氨酯中的脲基、氨基甲酸酯基(-NH-CO-O-)形成氫鍵,改善聚二甲基硅氧烷(非極性)與聚氨酯(極性)的相容性,減少因相分離導(dǎo)致的力學(xué)性能下降(如拉伸強度、撕裂強度降低)。若控制硅氧烷用量(通常 1%~10%),可在保持聚氨酯原有彈性的基礎(chǔ)上,提升其耐疲勞性和柔韌性。 -
改善耐化學(xué)性與耐老化性
硅氧烷鏈段的化學(xué)惰性強,耐酸堿、耐氧化,可提升聚氨酯對溶劑、油污的抵抗能力;同時,減少聚氨酯分子鏈在紫外光、熱氧條件下的降解(如酯鍵水解、氨基甲酸酯鍵斷裂),延長材料使用壽命。
三、應(yīng)用場景與注意事項
氨丙氨乙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在聚氨酯改性中的典型應(yīng)用包括:
- 聚氨酯彈性體:改善低溫柔韌性(如寒冷地區(qū)的密封件、減震墊)、提升表面耐磨性和抗劃傷性;
- 聚氨酯涂料:增強耐候性(戶外建筑涂料、汽車漆)、賦予表面疏水性(防水涂層)和流平性;
- 聚氨酯膠粘劑 / 密封膠:降低表面粘性(便于脫模)、提升對極性 / 非極性基材的附著力(氨基的極性作用)。
四、推薦哪些粘度?
用于聚氨酯改性的氨丙氨乙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般推薦分子量在 1000-50000 之間,具體需根據(jù)應(yīng)用場景和性能需求來選擇112。相關(guān)分析如下:
- 分子量較低(1000-3000)6:此類產(chǎn)品粘度較低,流動性好,在聚氨酯體系中更容易分散,能快速與異氰酸酯基團反應(yīng),有利于提高反應(yīng)效率。適用于對加工工藝流動性要求較高的情況,如制備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可使體系在制備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穩(wěn)定性,也有助于降低聚氨酯涂料的粘度,改善其施工性能。
- 分子量適中(3000-15000)12:該分子量范圍的氨丙氨乙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既能保證較好的相容性,又能在聚氨酯分子鏈中有效引入硅氧烷鏈段,可顯著提升聚氨酯的耐高低溫性、表面疏水性和柔韌性等性能。常用于制備聚氨酯彈性體、膠粘劑和涂料等,能在提升材料綜合性能的同時,較好地保持聚氨酯原有的力學(xué)性能。
- 分子量較高(15000-50000)1:高分子量的氨丙氨乙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可賦予聚氨酯更優(yōu)異的柔韌性和耐候性,成膜后表面性能更佳,疏水性和防粘性更突出。但分子量過高可能會導(dǎo)致與聚氨酯的相容性變差,加工難度增大。適用于對耐候性、柔韌性要求極高的場合,如戶外長期使用的聚氨酯密封材料或高端彈性體制品。
需注意的關(guān)鍵問題:
- 用量控制:硅氧烷含量過高(如>10%)可能導(dǎo)致相容性下降,出現(xiàn) “噴霜”(表面析出硅氧烷)或力學(xué)性能惡化(如硬度降低、拉伸強度下降),需通過實驗確定最佳比例(通常 1%~5%)。
- 反應(yīng)條件:氨基與 -NCO 的反應(yīng)活性遠高于羥基(反應(yīng)速率約為羥基的 10~100 倍),需控制加料順序和溫度(建議 50~80℃,避免局部過熱導(dǎo)致凝膠)。
- 硅氧烷分子量選擇:低分子量(如分子量 500~3000)硅氧烷流動性好,易分散;高分子量(如 5000~10000)可更顯著提升材料的柔韌性,但需注意與聚氨酯預(yù)聚體的粘度匹配。
總結(jié)
氨丙氨乙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是聚氨酯改性的有效助劑,通過氨基與異氰酸酯的反應(yīng)可將硅氧烷鏈段引入聚氨酯分子結(jié)構(gòu),顯著改善其耐高低溫性、表面性能及耐老化性,適用于彈性體、涂料、膠粘劑等多個領(lǐng)域。實際應(yīng)用中需重點關(guān)注用量、相容性及反應(yīng)工藝,具體牌號可參考上述廠家的產(chǎn)品手冊進行選型。